一、 本月组合表现
2010年3月末,股票基金双优产品信托账户资产净值合计为53013万元,资产单位净值为1.1190元,本月收益率为0.12%,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为1.95%,在反弹过程中,本组合表现跑输指数。其中股票类资产市值8591万元,占净值比重为16.2%,月末没有基金仓位。
二、 市场回顾与展望
(一)市场回顾
3月沪深300上涨1.95%,申万中小板指数上涨4.84%,中小板股票的强势仍在继续。两会前市场受制于政策利空的压力,走势疲软;两会后在地产板块的带领下慢慢走出底部,周小川表示政策退出的前提是“保证经济不会出现W型复苏”,国有大型银行融资也基本确定,这些利好消除了市场的部分担忧,使得上证综指成功突破箱体上沿3100点,整体走势偏强。
3月的两会没有太多的新东西,房价越调越涨仿佛也成为常态,在恐慌性买盘的推动下房价迅速拉升。3月PMI指数55.1,显示制造业生产活动旺盛,经济充满活力。海外市场的大部分指标也偏正面,除了欧洲的债务危机仍有余波外,其它基本面都走在恢复的轨道中。令人担忧的主要是美国新屋销售同环比都在下降,信贷余额也不见增长,在看不到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前,经济恢复的持续性仍存在疑虑。
(二)下月展望
今年以来,政策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,对于信贷额度控制、公开市场操作和加息等紧缩政策的担忧贯穿整个一季度。这些问题仍会是二季度的主旋律,而影响这些政策的核心数据就是CPI,高于预期的CPI将是市场最大的利空。
在针对CPI的众多研究中,二季度向上的趋势是明显的,分歧只在于向上的幅度,这取决于流动性的松紧程度,出口的增速,食品的价格,海外大宗商品的价格甚至投资者本身的通胀预期。二季度加息一次已成为市场的一致预期,而且已一定程度上反映在股价中,但08年的例子仍历历在目,投资者对于调控过度的担忧仍占主导地位,这种心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情的展开。
二季度是生产活动的旺季,大概率上国内各种指标都会比较理想,基本面上的安全性较高,主要的不确定性仍在于海外(出口)。4月份是全球库存回补的高点,之后经济是否能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还需观察。二季度的关键词是退出,目前各国政府都表态要看到经济真正复苏才能实行退出政策,退出政策在短期对市场会形成负面冲击,后续影响则要视经济恢复的程度而定。如果退出政策没有在二季度大规模的实现,则说明经济情况仍不能令政府满意。不管如何,在经历了这么大的冲击后,出现强势复苏的概率是比较小的,为了拯救危机所投放的巨额流动性的负面效果也将慢慢显现,当下全球经济仍缺少新的经济增长点,这注定未来的几年会在迷茫中探索,尽管这些问题并不是二季度的主要矛盾。
流动性的方向仍是中性偏紧,一季度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很大,未来再出现流动性宽裕的可能性较小,加上投资者对调控政策的担忧,出现全市场泡沫的概率不大。这意味着估值上行的空间有限,要赚估值修复带来的收益必须在系统性的下跌后才有机会,而企业盈利增长的收益需要时间来慢慢兑现,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较好的判断和一定的耐心。
三、投资总结与下月策略
(一)投资总结
1月初判断2010年将首先经历一个估值向下修正的过程。这一判断贯穿在一季度的投资中,因而仓位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,主要想通过精选个股来获得收益。3月份前半月市场较弱,进行了多笔投资均没能创造投资收益。为此,组合管理人降低操作频率,等待机会。但3月下旬市场开始反弹,中小板和创业板尤其活跃。从估值角度看,小盘股都是比较高的,自下而上很难选到这些股票。经过反复思考,本组合管理人还是觉得缺乏安全边际。因此本月没有参与小盘股的泡沫游戏,所选投资个股涨幅均不大,组合表现平平,没有跑赢指数。
(二)下月策略:从经济角度看,4月份是通胀压力继续增大、全球存货调整第二个波峰基本快结束的阶段;从市场角度看,4月份面临的是小盘股已经比较疯狂,而4月中旬将挂牌股指期货。在小盘股的泡沫已经较为明显的情况下,组合管理人计划继续规避高风险资产,将投资重点放在估值合理、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业绩增长可持续的蓝筹股上面,尤其是二线蓝筹。组合管理人坚信,要获得合理回报,必须在合理估值水平上买入,而不应该追逐估值过高或只有概念没有业绩的所谓热点。这也将是本组合管理人今后将一贯坚持的原则。